发布时间:2022-10-30 12:21:2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李泽楷左右开弓保险版图再拓疆首富李嘉诚曾如是评价(图)

李泽楷左右开弓保险版图再拓疆首富李嘉诚曾如是评价(图)

本文经今日保险(ID:Insurance_Today)授权转载,秦桑、宫文清

6月28日,富卫集团宣布收购大都会人寿香港业务,“小超人”李泽楷保险将扩张版图。

与低调沉稳的父兄相比,李泽楷在娱乐版的曝光度远远超过财经新闻。

"

事实上,他勤奋聪明,与外界所知道的有很大不同,他也很成功。

"

一代首富李嘉诚曾评价二儿子。

知子沫若父。在八卦媒体致力于挖掘他们复杂的感情关系的同时,李泽楷已经在保险市场展开了一轮又一轮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展现了他要走自己的路的野心。

李泽楷在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他一直专注于保险业务,占据了70%的时间。

《今日保险》梳理发现,李泽楷左右张开弓香港大都会保险公司被收购,保险版图已初具规模。

一方面,其子公司富卫集团过去几年实现了约30%的平均增长,业务遍及香港、澳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和日本。

另一方面,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等向中国银保监会提交了设立富卫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材料。

如果获批,富卫人寿有望成为中国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后首家获批51%股权的合资寿险公司。

保险元老康典、刘志健先后麾下,李泽楷能否借助保险业再次“造神”,甚至实现事业上超越父兄的梦想?

专门从事外科手术的行业。李泽楷带领团队收购电讯盈科时,以速度和激情成就奇迹效率,一战成名,赢得“小超人”的赞誉。然而,高超的并购功底背后,行业经验的匮乏和经营策略的不当也让他吃尽苦头。

现在一条跑道已经改变。对于李泽楷来说,跨境保险业务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围城之后,整合的成功与否同样重要。无论是管理、人才、技术、知识等哪个方面,实际经营门槛极高的保险业都将面临诸多问题。

此外,仍处于大发展和转型期的内地保险业,其经营环境和背景与发达市场不同。

1

-今日保险-

亚洲:一路买进

“小超人”对保险行业的热爱由来已久。

早在 1994 年,曲线就开始涉足。彼时,李泽楷收购了新加坡上市公司海宇亚洲,成为海宇亚洲控股的鹏利保险的实际控制人。

此后,鹏利保险进行重组,更名为盈科保险,并于1999年在联交所上市,成为香港保险机构的一支生力军。

回想往事,李泽楷曾表示,这是他一生中最好的决定。

2007年,盈科保险以69.86亿港元的价格出售给富通集团,李泽楷套现逾30亿港元。

再次涉足保险业已经五年了。

2012年,历史最悠久的保险公司之一的ING在监管压力下出售其在亚洲的寿险业务,吸引了众多美国MetLife Inc.、宏利金融、友邦保险等国际巨头的竞争,李泽楷赢得了ING的保险业务集团在香港、澳门和泰国拥有21.4亿美元。

随后合并并更名为“富卫集团”(FWD)。

这一次,李泽楷觉得自己很幸运:

第二次的机会不多。

李嘉诚向来推崇《周易》中的“没有速度的速度”,而“小超人”则信奉雷厉风行。富卫集团成立后,开始一路围城。

东南亚国家保险业的发展潜力,其实在之前就已经引起了保险巨头巴菲特的关注,也终于吸引了“小超人”的加速布局。

近年来,富卫保险先后进入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市场,开拓东南亚市场,力争2020年上市。

今年7月1日,泰国暹罗商业银行(SCB)宣布:

同意将其人寿保险公司的全部股权出售给富卫集团。交易金额为927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07.61亿元)。从交易对价来看,本次交易将是东南亚最大的寿险收购案。

除了东南亚,李泽楷也在日本等成熟市场打拼。2017年5月2日,富卫集团以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国际集团旗下的日本富士人寿保险公司。亚洲业务布局更上一层楼。

大中华区是李小龙创业的基地,也是“小超人”最重要的市场。为了成功控制这个市场,李泽楷挖了一个大将。

2018年4月3日,富卫集团宣布任命刘志健为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兼港澳地区行政总裁。

服务内地保险业近20年的刘志坚,是“亚洲保险教父”梁家驹的著名内地弟子之一。他与中国平安的联席CEO李元祥非常相似,有着相似的背景。他来自美国的友邦保险和英国的保诚。保险公司。

梁家驹转投平安后,刘志健随他一起从保诚人寿加入平安。从平安寿险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到总经理,他带领着平安百万级的销售团队。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亮点。

众所周知,平安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平安,是因为保险,也就是平安人寿的销售力量。2014年后,刘志健加入联合人寿,担任总裁。早些年,联合人寿被业界誉为小平安,以人身保险能力着称。

富卫集团首席执行官黄庆峰表示,刘志健在拓展保险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将为富卫带来宝贵的战略洞察力。

2

-今日保险-

内地:争第一

在富卫集团不断进军亚洲其他保险市场的同时,李泽楷从未放弃对中国内地市场的想象。目前国内人均GDP为8000至10000美元。从国际保险业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这是保险业大发展的“窗口期”。

早在2006年,李泽楷旗下的盈科保险就想成为人寿人寿(现更名为“富德人寿”)的所有人,但未能成功。

八年后,富卫集团终于在上海设立代表处,为进军中国保险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此为契机,我们将抓住中国保险业日益增长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富卫集团的行业竞争力,努力成为泛亚地区领先的寿险公司。

2018年外资保险公司迎来春天——银保监会修订细则,合资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年。

同年5月,富卫集团全资子公司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向中国银保监会提交了设立富卫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材料。

年底,李泽楷带领团队拜会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富卫人寿在内地申请合资经营牌照的流程进行交流。郭树清对富卫人寿进入中国市场表示欢迎和支持。

同年,一位金融老兵百战归来,加盟富卫。他就是康典。

和刘志坚一样,这是一个在中国保险业创造奇迹的人。

康典拥有银行、信托、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的从业经验,背景显赫,2009年底跳伞进入新华保险担任董事长。

当时,经历过灾难的新华网的偿付能力不足30%。创始总裁孙兵离职,同行恶意挖角。股东中央汇金、民营小股东、监管机构等迅速化解偿付能力危机;找到了另一位与孙兵多年经历相似的寿险市场领军人物——何志光参军稳军,推动寿险业务正常发展;随后推动新华保险A+H上市,成为国内第四家保险公司。

四年后,新华保险跻身世界500强。六年后,新的战略转型启动,康典成功退休。

2019年初,拟任富卫中国董事长康典聚焦保险行业最火热的“回归本源”,发表新年贺词,总结他在新华社的六年:

经过六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华保险的战略定位和转型举措也认真遵循了金融业和寿险业的基本规律,强调从平凡做起,从细节做起,强调回归保险本源。其实这里强调的是回归常识,回归初心,拒绝浮躁,拒绝让个人的短视、傲慢或贪婪将公司带入危险之中。

不难看出,富卫中国将延续成熟保险市场的经营轨迹。此前,富卫港澳执行官、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黄大伟也透露:

富卫在香港某些细分市场取得成功,例如高端医疗保健。在中国内地市场,市场细分的思路也会延续,但会瞄准中产阶级,以求规模化扩张。

据知情人士分析,在我国保险市场整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情况下,保险牌照有望在下半年发放。如能尽快获批,富卫人寿有望成为我国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后首家获批持股比例51%的合资寿险公司。

7月2日消息,我国将在2020年提前一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等金融领域外资股比限制。

3

-今日保险-

新风向:追鹿保险牌照

相比很多富豪的风风雨雨,在近80年的创业生涯中,李家精准把握机遇,及时转型,根基历久弥新。

桑甜和碧海需要瞬间改变,李嘉诚创立的时代正在逐渐消失。

以大陆为例。如今,香港豪门不再享受曾经享有的“超国民待遇”。大陆新兴商业巨头的管理文化、商业模式和估值逻辑,都在颠覆传统。

面对这一趋势香港大都会保险公司被收购,富卫也在努力抓住保险科技的发展机遇。

黄大伟曾表示,富卫已经在保险科技领域确立了稳固的先行者地位,并重点发展移动服务、物联网(IOT)和大数据分析三大领域。未来,公司将通过提供透明、易于访问、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帮助解决日常生活解决方案,加强与客户的关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趣和令人兴奋的体验。

不可否认,李泽楷在保险业的底子还很浅。他虽然攻城略地,扩张疆土,但之后能否成功融入同样重要。无论是管理、人才、技术、知识等哪个方面,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比想象中更多的问题。

刘志坚和康典这两位守法者,能否帮助“小超人”成为保险之神,不得而知。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提前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保险市场牌照即将放开。

即便是中小保险公司在呼喊,在这公司治理和股权转让的大年里,仍然有大量的粉丝守候在保险栏外。

这一次,不再是突然声名鹊起的“大鳄”,而是经历了多次经济周期、眼光更加成熟的老牌资本。

中国保险市场正在回归成熟市场经营主体熟悉的经营轨道,一场空间升级之战正在悄然来临。

本文原标题《康殿刘志坚保法,李泽楷能否登基保险业?》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