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7 04:08:1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万万没想到:中小微企业,怎样才能具备融资资质的呢?

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前几天和朋友在讨论大厂的裁员问题。后来讲了大厂的融资。虽然互联网大公司陷入困境,但大厂依然是银行的宠儿。大组织的社会身份还是很有优势的。

有朋友问了这个问题:

“我也是大厂的,同事能贷150多瓦,我一个人80瓦,不管怎么搞都搞不定。”

同样的大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我只能补充:贷款是一个多维证明问题。如果只从你所在公司的因素入手,那是非常片面的,只能一眼看穿土。

所以在接待融资客户时,我通常会自己准备几十个问题。基本上问了几十个问题,就可以对方案下结论了。

那么今天我就简单的回答一下,在广州,一个人最多可以贷多少,涉及到哪些因素呢?

与个人资格有关

这个理由想必是稍微有点金融知识的人第一次想到

但是,“资格”这个词很肤浅,包含很多内容,例如:

资产、负债、征信、收入流向、单位、年龄,甚至性别都构成了资质的各个维度,所以在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对于信贷,银行现在更喜欢:

机构 > 国有企业上市 > 一般上市 > 私营公司 > 商人(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者)

稳定程度依次降低。银行的偏好是“稳定”。如果它搔痒痒,它自然会慷慨解囊。

虽然有房子还是个加分项,但随着止赎房屋的增多,

信用更受青睐:住房+工作收入,是劳动者的工作收入,更倾向于个人税或公积金基数。

商人的个人信贷产品不是很好(现在做生意风险太大)。一直都说扶持中小微企业。什么样的中小微企业有资格获得融资?你有房子、发票、税收和自来水。如果你没有它,你会被要求灵活地工作。

关于资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

可以证明还款能力的内容+信用信息

基本可以形成客户画像,与方案的兴趣和额度相匹配。

与操作有关

上面这些大厂商其实在这里处于劣势。我们都知道如何操作贷款。征信是实时的,但对负债的征信存在时间差。我观察了许多信用调查,基本上每个金融机构。报告信用信息没有一定的规则或顺序。

因此,您可以同时进行多次操作以尽可能地抽出极限。但是,如果基本面已经占债,再做授信,每次授信都要从原负债中扣除,额度相对要小很多。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给150w的学分信用贷最高额度是多少,同样的资格信用贷最高额度是多少,有的人只能做80w,这和申请前后有关。

d贷并发之前讲过,可以下一篇了解一下

与城市有关

贷款业务具有明显的“地方属性”。可以在就业或房产所在城市融资,相对容易操作。

这个城市有你的信息,更了解你,也更容易在坏账贷款后收回。

因为“地方属性”,也和城市里的银行数量有关。最好有基于本地材料的“材料”。对于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来说,金融业的发展非常充足,银行也很多。,多种选择。

广州定位为“华南综合门户枢纽城市”

不是经济特区,金融业的发展自然不如深圳快,所以很多银行不在广州开展业务。

同理,在其他城市,银行的数量决定了有多少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营的多少。

小地方大多没有很多银行机构,所以网贷会下沉到小地方,而小地方的朋友一旦网贷,很容易走上以贷还贷的路子,因为真的有没有替代品。,高昂的资金成本是一条死胡同。

但是,因为选择不多,更多的人选择了网贷,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

回答以下问题:一个人在广州能赚多少信用?

理想状态下,融资主体信用信息完善,资质完善,操作查询充足,剔除拔尖(财富自由浪潮)

并发运行基本是250-300w

而深圳,至少是这个的1.5倍。

当然,配额只是基于完美的理想条件,但实际情况是:我见过3w的月薪,2套房不能借,因为好奇,暂时超额查询。

我也运营过月入6000,下一次支付120w。每个人的情况都是定制的。根据数据和信息,操作是客观的。如果我不能提供一些信息,我会闭上眼睛开始数数。我不是算命先生。八字。

关于贷款,我们一生都会遇到。我们需要储备更多的信息,提高我们的认知。这会阻止你对自己有片面的了解,从而导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