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2 11:13:1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重构与转型,一直是我国银行业发展中的关键词。

重构与转型,一直是我国银行业发展中的关键词。

转型转型一直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关键词。从统一的管理体制向现代银行体制的转变,多类型、多层次的商业银行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亮相”,奠定了当前银行业的基本发展格局。

“我站起来,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没有人能再把我推倒。” 诗人舒婷曾经唱过上世纪80年代的风起云涌——那个时候,什么都要做,但处处都是青春活力和追逐梦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十五年前中信银行社会招聘容易进吗,作为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中信银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应运而生。

起源:负责任的开始

这家银行的故事始于35年前北京国际大厦的一个小会议室。

1987年4月14日,时任名誉董事长荣毅仁先生在北京国际大厦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信银行前身中信兴业银行成立。这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全国性综合性商业银行。

作为我国较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年轻的中信银行自成立以来就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并在东京、纽约代表中信集团、伦敦等资本市场。先后发行债券,多次作为国际银团的参与行和牵头行参与境内外企业银团贷款。一。

进入新世纪,以“入世”为抓手,国内商业银行??紧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步伐,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拥有自己的地位。在此期间,中信银行作为重要成员,经历了正式的更名、重组和上市,并于2007年成功上市,在资本市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为股权多元化、专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运营和治理现代化。根据。

三十五年的青春岁月,成立时的企业牌匾依然屹立在中信银行历史的展厅,但中信银行目前的面貌和内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月底2022年,中信银行总资产突破8.2万亿元,存贷款规模均突破5万亿元大关,在全国153个大中城市设有营业网点1423个,从业人员近6万人。同时,不良贷款持续“双降”,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在英国《银行家》杂志最近发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中,中信银行的一级资本攀升至全球第19位,增长规模在上榜中资银行中排名第一中信银行社会招聘容易进吗,稳定性和杠杆率排名第一。第二行。

转变价值轨道

回顾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在过去5-10年的计算周期中,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追求“价值”突破,成为银行从业者努力的方向。对于曾经是大户、快钱的机构来说,很难放弃“规模情结”,更难“下移”到新的价值轨道——这意味着放弃“规模情结”。简单粗放的“赚钱”模式,要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标,统筹配置企业与零售、信贷与中间收益、传统业务与金融科技等资源与能力,为市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

但形势紧迫——在经济结构转型、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我国金融体系向直接融资转变的长期趋势下,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市场环境出现一系列新变化,社会各界对支持实体经济、共同繁荣、加强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让零售商赢天下”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但随着疫情的反复和稳增长的压力,需要向旗下企业等其他部门寻求补偿。零售业务增长放缓的压力。

回顾中信银行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时刻——2015年,中信银行开始制定并实施三年战略规划。业务结构由“一体两翼”向“三步走”转变。2021年,在集团战略引领下,中信银行发布最新三年规划,积极制定“342核行动计划”。规划重点打造“理财、资管、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形成以理财为主体的“理财-资管-综合融资”价值链和相互促进体系。

事实上,由于资本轻、周期弱的特点,财富管理近年来已成为各家银行的战略业务和跟踪业务。但中信银行的特色路径是根据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寻求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然后,通过资产管理,有效打通资金端和资产端,促进综合融资服务能力的提升,形成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档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同时,依托中信银行众所周知的“公共优势”和与中信集团的“协同优势”,

数据进一步支持价值轨道的增长。从2022年中期业绩看,中信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综合融资三大核心业务能力取得显著成效。财富管理方面,在外部市场压力下,中信银行以财富管理为核心,引领打造“新零售”,构建“三全、四环、两翼、五校长”。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个人客户管理资产余额(含市值)3.7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9%;资产管理方面,中信银行理财总规模1.65万亿元,其中新产品占比提升至93.92%;非货币性固定收益产品规模增加3318.07亿元;综合融资方面,融资余额12.1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建立了完整的生态价值体系。

可以说,中信银行经过35年的积累,尤其是在近几年的规划和行动计划的战略指导下,走上了价值银行的轨道。

特色业务

价值轨道的成功转移,除了中信银行员工的努力外,也离不开“集团协同”。

与普通商业银行不同,中信银行35年的发展历程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更像是一部兄弟姐妹齐心协力的家族奋斗史。

在18岁的“成人礼”之前,献给银行业和客户的中信银行,一直被称为中信兴业银行;即使在18岁“更名”之后,中信银行面对客户依然能够吸引客户。进入自己的大家庭——中信集团、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等行业兄弟公司。

在中信集团“一个中信、一个客户”的原则下,中信银行可以依托集团“金融全牌照”、“行业全覆盖”的差异化优势,开展特色经营,创新服务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并从同质化的竞争中突围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是中信银行成立35周年的特殊节点,也将成为中信金控的元年。中信金控的成立,将带来“三大优势”,帮助识别重大风险、发现重大机遇:一是有利于加强综合金融服务,如各金控子公司设立理财业务。委员会将共同制定推广营销计划;二是有利于优化客服体系,提升客户体验,逐步形成团队整合模式;第三,实施全面风险控制体系,包括在更大范围内及早捕捉风险,

想象一个典型的场景:中信银行的一位业务经理满足一家科技公司的财务需求。除了常规的信贷融资,他们还希望在资本市场和产业生态方面进一步开展合作。对此,中信银行在财务协同方面,可借助子公司牌照优势,弥补经营短板,推动财富管理、资本市场、资产托管、和不良处置;,中信银行可依托集团在先进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四大产业板块的子公司,加强与中信集团资本投资平台的联动,

在“金融脱媒”、“脱媒”的趋势下,中信银行着力整合多种融资渠道和产品,综合运用“商行+投行”、“股权+债权”、“境内+境外”、“批发+零售”等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的“信用中介”向聚合的“服务中介”的升级。同时,借助中信集团在行业领域多年的宝贵经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洞察,更好地赋能客户发展,不断延伸“不止于金融”的服务,这也是其特色中信银行的运营。意义。

2022年中报数据显示,中信银行依托集团协同优势,为战略客户一一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日均存款余额13296.09亿元。新增7794.49亿元,协同资产托管规模近2万亿元。可以说,中信银行协同下的特色经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赋予了中信银行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以温暖传承

金融背后是千家万户,坚持金融为民永远是它的初心和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金融建设发展的重大命题。

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核心的商业银行将肩负“新金融”的更大使命——在广度上,覆盖最广泛的公众,包括传统金融可能忽视的普惠和弱势群体;在温度上,不仅要考虑“商业利润”,还要转向“以人为本”,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走出金融,做金融”,以“金融+社会”的双重视角审视所有金融服务,满足公众对金融服务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回顾中信银行35年的发展历程,服务大众的新金融理念从一开始就植入其基因,在时代发展中始终保持初心和温情。在金融科技等力量的加持下,越来越强大。影响。

在零售领域,近年来,在保持企业优势的前提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异军突起”,构建了专门的客户分层体系,对出国、养老、高端等客户群体进行细分。 - 净值客户和信用卡。在市场上,我们开辟了一条新路,通过与合作伙伴一起“引进来”和“走出去”,构建了一个能够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的生态系统。

在普惠金融领域,面对全球小微金融服务的难点和痛点,中信银行以科技能力为支撑,建立了一套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精准营销和获客,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借助手中的“温柔手术刀”,解决社会难题,把自己变成温暖的“社会医生”。

事实上,友文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中信银行发展的基石。银行作为社会财富的平台,不仅要为经济社会“供暖”,要撑起民族复兴的脊梁,更要服务于全行业。”“供暖”,以资产配置拓展财富管理的广度,为全行员工“取暖”,将自我发展与员工幸福紧密结合起来。正如中信银行创始人、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的杰出代表荣毅仁先生一样,他始终他心中有祖国和人民的情怀,有回报社会、造福人民的高尚品质。

结语:让信任有传承,让财富有温暖

不忘初心,让信任有传承;铸就伟业,让财富有温情。

回顾历史,世界银行在过去300年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才能够成长为一些百年品牌。从中国银行业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还很短。展望未来,只有不单方面追求规模和利润的最大化,积极创造价值,将自身发展融入时代潮流,时刻响应人民的呼声,才能源源不断地迸发的活力。中信银行35年的发展就是这样。

面向未来,面对共同繁荣时代的考题、多元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和协同发展的商机,中信银行近日发布全新品牌口号“让财富有温度”——并将继续提供客户以“温”服务全方位体验,以“温”管理凝聚内部发展力量,以“温”品牌打造值得托付未来的“价值银行”。中信银行35年的蝶变历程也证明,这条路可以越走越远。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