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9 11:51:5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养老金“多轨制”如何破解这一严重影响群体间权益平等

养老金“多轨制”如何破解这一严重影响群体间权益平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不公平问题是养老金“多轨制”问题。那么,养老金“多轨制”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解决这一严重影响群体间权益平等乃至全社会公平的问题?

养老金“多轨制”的历史渊源

“多轨制”的出现。养老金“多轨制”历史悠久,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成立之初,大部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因生、老、病、死、伤、残等造成的生活困难,全部由国家机关解决。通过供应组织。1950年,《中央直属机关补给暂行标准》规定的补给项目包括老年优惠等抚恤金。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后企业退休养老金2016调整最新消息,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实施退休、生育、伤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假等保障项目。1951年2月2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开始为企业职工提供包括养老金补贴和其他养老待遇在内的劳动保险待遇。同时,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居民均不在正式的养老金制度安排范围内。养老金“多轨制”格局初步形成。1955年12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和《关于办理国家机关辞职和计算退休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一系列法规正式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金制度,与劳动保险项目和保险待遇基本相同,具体标准不同,与劳动保险制度分开实施。

“多轨制”的矛盾暂时得到缓解。1958年2月9日、3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职工退休管理暂行条例》和《职工退休管理暂行规定》,放宽了退休、辞职条件,适当提高了职工退休条件。治疗标准。结合国有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职工的退休和退休办法。这两项规定解决了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与退休方式之间的矛盾。实际上,

最终形成“多轨制”格局。1978年6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老弱病残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和《职工离退休暂行办法》。这两项措施是对1958年颁布的退休和辞职办法的全面修订,重新明确了干部职工的退休和辞职制度,实际上恢复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双轨”。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原有的养老保险模式难以为继。因此,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直在探索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一直在探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旧农保”)。实行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农村实行个人账户准备金积累制。. 到1990年代中期,国务院按照“国家、企业、个人共担”的原则,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部分地区进行了改革试点,但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民政部牵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收效甚微,一直停滞不前。当时企业退休养老金2016调整最新消息,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没有提上日程。

2009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以个人缴费、集体补贴、政府补贴为主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新农保”),并实施一种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2011年,国务院决定参照“新农村保险”试点建立的制度框架,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至此,养老“多轨制”格局已正式形成。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各种养老金制度针对不同的群体先后建立,资金来源不同,资金管理办法,处理办法。制度的严重碎片化导致了城乡之间以及城市内不同就业群体之间的养老金福利差距。

(本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