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08 15:51:4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今天A股全线大涨,以券商引爆的本轮行情,可以突破2015年高点吗?

    按照资金对于市场目前的呵护方式,2025年以后,才有可能突破5000点关口,甚至要更晚。
 
    作为市场的中枢3400点,指数已经围绕这里上上下下一年有余了。
 
    在总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在IPO不断扩容的大背景下,从3400到5100这50%的涨幅,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
 
    在不计算新的IPO扩容,80万亿市值的市场,要成长到120万亿,加上增速缓慢的上证50,要出现50%的上涨,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
 
    权重股中,银行、保险受制于金融监管,白酒估值偏高,这些都是制约指数出现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
 
    不要去幻想市场出现波澜壮阔的上证指数行情,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的A股市场正在积极的做着结构化调整,分化的行业指数行情,还是孕育着很多的赚钱机会,应当积极去把握。
 
    A股的抱团行情
 
    2019年初,A股从2440点,开启了一轮新的“牛市”。
 
    相比之前牛市的普涨,这一轮新的牛市显得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股指不断创新高,但个股分化特别严重,这是所有在市场内的投资者明显而又深刻感觉到的。
 
    不断有个股创出新低,整个市场丝毫没有牛市氛围。
 
    2020年,市场终于了明确了这一轮牛市的主题,拥抱核心资产。
 
    即便是2021年,看似核心资产被抛弃了,实则资金依旧在抱团核心资产。
 
    只不过2020年抱团的是大消费,包括食品、饮料、白酒、医药、医美,现在抱团的大科技,包括芯片、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
 
    这个抱团逻辑,抱团牛市可能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抱团逻辑的本质,是资金迅速堆砌,将核心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间内提前透支,然后寻找下一个核心资产。
 
    在其背后的深层逻辑,是这部分核心资产存在确定性的增长。
 
    同样的,反观整个市场里,那些没有业绩成长的股票,不论是哪个行业,不论是大盘小盘,不论是不是蓝筹,都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尤为明显的就是房地产、银行、保险、券商、水泥、基建等一干权重,由于对于未来业绩预期的不确定性和低成长性,走势异常低迷。
 
    原因是抱团资金不愿意介入,将这些行业阶段性的抛弃了。
 
    这种抱团的行情,本质上说明了两点。
 
    1、市场的资金不足以推动全面的普涨。
 
    尽管市场每天的成交量破万亿,但总体的换手率还是相对比较低迷的。
 
    我们都知道市场的上涨,需要资金不断的入场去推动,中国股市对于市场总体的吸引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A股总体的估值体系,其实没有被低估,还是在一个相对合理区间的,并没有很大的估值空间。
 
    换一个层面说,上层也并不希望大量资金流入市场,而更希望资金去扶持实体产业。
 
    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体现,而不是说大力发展金融,反向去协助经济发展。
 
    所以,资金并没有大举入市的意图。
 
    2、指数的上涨可能性很小且周期很慢。
 
    指数的上涨取决于权重的上涨,权重的背后,其实是中国经济增速。
 
    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了事实,权重的增长瓶颈也是必然。
 
    为了保证总体经济能够继续脱虚向实,新的主线将是围绕新兴企业展开,而这部分企业的权重还特别小。
 
    为什么要快速推动注册制,背后就是整个市场的结构化转型,机会也就在这些新的IPO之中,而不是在传统企业。
 
    这就直接决定了,以上证50为代表的沪指,未来的成长性是稳定的,但是也是很缓慢的。
 
    未来的抱团,肯定不是以沪指的抱团为基调,更多的机会在于政策扶持,且有确定性业绩成长的行业板块里。
 
    正确的认知IPO
 
    股民正确认知IPO,对于判断总体行情趋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对于股票认知的一个新层次。
 
    还记得以前为了呵护市场,每一次出现行情下跌,就终止IPO。
 
    IPO的发行,似乎就是吸血鬼,是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
 
    一个市场是否成熟健康,主要就是看IPO能否常态化,IPO的企业上市后交易是否活跃。
 
    绝大多数中国最优质的企业,几乎都已经完成了IPO,还有一些成长性的企业也都在做股权改革,在IPO的路上。
 
    部分企业由于一些政策限制和股权结构问题,在海外市场上市,也基本上都完成了企业公开化发行,进入了证券融资市场。
 
    可以说,几乎所有优秀的企业,上市都是必然的结果。
 
    最近几年,我们熟知的一些大白马个股,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创业板和科创板,这都是IPO的功劳。
 
    中国的IPO,至少在现阶段是相对健康的,绝大部分企业上市,也并没有特别高估值的定价。
 
    相比被风投资本玩坏的,在港美一上市就大量破发的一些股票,中国市场这种现象还是极少数的。
 
    同时,近两年在偏科技的赛道,诸如生物制药、芯片等领域,还是出了数家十倍的上市公司。
 
    IPO破发,新股下跌,是收割韭菜,这些股票上市后的上涨,说明市场正在把IPO红利给到参与市场的资金。
 
    不论是中芯国际,还是中国电信,亦或者先正达,数百亿资金募集量的IPO还在稳定发行,说明市场本身就是在健康发展的。
 
    越来越多的个股退市,也说明市场在正常的进行优胜劣汰。
 
    股民必须理解,IPO常态化,是市场健康的基础,所谓的资金抽血,是把钱给到企业,去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才是我们真正在乎的。
 
    中小科创的IPO决定了未来的机会在这些新兴指数板块,而不是A股指数。
 
    也有人吐槽,最近两三年IPO上市的个股,上涨的比例也就不到一半。
 
    这其实真的是正常的,二八现象才是最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
 
    股市中的二八是常态,可以说一九也是正常的。
 
    如果能有近一半的IPO企业上市后两三年出现上涨,说明优质的企业占比已经很高了。
 
    企业的发展,不是靠招股说明书去判断的,而是市场化生存下来的,没有人可百分百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
 
    至少在IPO当下,这些企业都是优质的,未来的前景都是可期的。
 
    只有合理的让这些IPO企业拿到融资,才能有机会去优胜劣汰的成长,才能出现那么少数几家巨头公司,支持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结构化行情下的市场机遇
 
    其实,这两年的股票投资,并不难。
 
    可能对于老派的投资者,并不适应,因为他们还坚持着十年前的成功投资逻辑。
 
    这就是为什么前几年业绩非常辉煌的基金经理,今年的业绩表现都不太尽如人意。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整个市场的重心,都会集中在政策引导下。
 
    06-07年的牛市,资源股的暴涨,14-15年的牛市,科技互联网概念的暴涨,本质上都没有绝对的业绩去支持。
 
    未来的行情,一定是围绕着行业发展,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成长来展开的,中小企业的机会是最多的。
 
    对于普通股民来说,没有太多的能力去对中小企业做判断,但对于整个行业,整个政策利好的判断还是比较简单的。
 
    就比如,2021年一直在提的碳中和,背后就是新能源为主线的投资行情。
 
    至于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以及延伸出来的锂电池等,都是碳中和背后的机遇,就连环保、垃圾焚烧等,也都是搭上了相关的风口。
 
    又比如,解决因为zhongmeiMYZ背景下,卡脖子的问题,寻找国产替代化。
 
    不论是芯片、农业种业、高端制造业、高端抗癌药、疫苗等,也都是政策绝对扶持的行业。
 
    至于大消费行业,是为了解决因为疫情和MYZ导致的经济内循环问题,拉动内需的必然结果。
 
    市场出现结构化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板块的确定性,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抱团,而确定性代表最多只会输时间,而不会真正意义上输钱。
 
    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跟着政策走,寻找确定性的机会。
 
    即便资金快速的进行股价透支后,过了一个时间周期,估值相对合理后,一定还会进行抱团上涨。
 
    这时候,指数能否突破5178,已经不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结构性行情,有没有带来良好的赚钱效应。
 
    从资金炒作下的普涨普跌,到杠杆资金的疯狂炒作,从抱团大市值蓝筹,到抱团高成长的政策行业个股,市场规律在变化,但越来越偏向于价值投资。
 
    如果还没有明白投资的大逻辑,还在市场中盲目的寻找股票,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到底该如何做投资了。
 
    与其说未来的行情,重个股轻指数,不如说未来的行情,抓行业重板块。
 
    任何时代做投资,都是适者生存。
 
    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和变化,就赚不到钱,这个是必然的。
 
    与其傻乎乎的去猜测指数行情会走到哪里,不如把握每一个当下的投资机会。
 
    别到时候指数涨了,自己的腰包却瘪了。
 
    最后提一下,行情是讲周期的,我们的指数如果从年线来看,始终处于超长周期的健康发展轨道中。
 
    牛市其实早已开启,而你却浑然未知。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