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11 15:45:3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怎么评价明朝大臣于谦在土木之变后拥立明代宗?

    于谦明英宗时兵部侍郎。英宗被俘后,力主抗战,升为兵部尚书,负责北京保卫战。英宗回归后被罢黜,后在“南宫复辟”中被杀害。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历史背景。
 
    明朝初年,宦官是受到限制的。明成祖时,宦官开始有了特权,逐渐坐大,位置在内阁之上。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不修军备,不设边防,反而暗通瓦剌,接受贿赂,私运兵器,与之贸易,形通通敌。
 
    1449年,瓦剌部也先兵分四路攻明,王振挟英宗亲征,四十万大军到了大同,仅仅是听说也先兵力强大就害了怕,决定撒兵,并决定借机经蔚县回家乡炫耀一下。王振既不懂军事,又无准备,中途变卦,折向宣化,士兵在雨中行进,饥寒交迫,疲惫不堪,走到今河北怀来土木堡时,被也先追到,英宗被俘,王振被杀,瓦剌军杀人十余万,缴获无数。并挟英宗到北京城下,史称“土木之变”。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北京城内统治集团主战与逃跑派展开了激烈交锋。于谦作为主战派获得爱国军民的支持,并任兵部尚书,负责北京保卫战。于谦在这段做了以下几件事。①立英王弟监国,在来又立为代宗(即后来的景秦帝),诛杀王振余党。②调各地兵马勤王。③赶治兵器,加强防守,严阵以待。
 
    也先挟英宗直抵北京城下后,英宗派人约城内人出城议和,遭到了于谦的拒绝。这体现了于谦的“社稷重,君次之”的爱国思想,同时也埋下了后来被杀的伏笔。
 
    于谦率北京城内军民迎战,多次打败也先从各个方向进攻,在于谦的指挥下,北京军民有武器的都参加战斗,没武器的用石头掷敌人,不能掷的就呐喊示威,也先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只好退兵。
 
    于谦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拥立代宗为皇帝,是凝聚人心,共同抗敌的正确选择,避免了北京城军民生灵涂炭。但这种举动遭到宦官,逃跑派,失宠派的嫉恨,在英宗重新登位后,于谦被杀,这也就是:“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于谦有一首石灰吟,正是他品格的生动写照: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另一视角

换一换